沈阳大气所参与大气污染与气候变化—过敏性结膜炎的跨学科交叉研究取得重要进展
东北地区是我国大气污染的重发区和气候变化的敏感区,环境变化对当地居民健康和疾病发生存在影响,但对其影响程度和涉及的可能机制并未充分掌握,增加了对疾病防治防治和环境政策制定的不确定性。
针对东北地区大气污染-气候变化-医学健康(以过敏性结膜炎为例)跨学科领域,综合东北地区20个主要城市近5年过敏性结膜炎数据、空气质量数据和气象因子数据,首次探讨了过敏性结膜炎与空气污染和气象条件之间的潜在联系,阐明“大气污染和气候变化”国家协同控制战略下该疾病患病时空特征及发病率的可能趋势,获取相关环境风险因子阈值,为过敏性结膜炎的预防和防治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。研究表明,过敏性结膜炎与6种常规大气污染物(PM2.5、PM10、CO、SO2、NO2和O3)和气象因子(气温、风速)均呈正相关关系,与相对湿度呈负相关关系。区域尺度上空气污染对发病率的影响更加显著。空气质量恶化、气温升高、气候干燥可能会引发发病率升高。伴随我国加强多种污染物以及大气污染和气候变化的协同控制,预测未来过敏性结膜炎发病率有所降低。该研究为基于眼科健康的大气污染防治和气候治理提供了参考,并对未来环境因素、生物因素和人群暴露水平耦合研究指明了方向。
近期,相关成果“Air pollution and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 significantly contribute to the worsening of allergic conjunctivitis: A regional 20-city, 5-year study in Northeast China”作为封面文章发表在Nature子刊 Light: Science & Applications(影响因子为17.782),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李晓岚副研究员为论文共同作者,与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陈卫卫研究员(通讯作者)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眼科陆成伟教授(第一作者)团队共同完成。相关工作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、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重点研究等项目资助。
最新新闻
- 2022-01-05
- 2021-12-29
- 2021-12-24
- 2021-12-23
- 2021-12-20
- 2021-12-20
- 2021-12-20
最新推荐
- 2022-01-05
热点新闻